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環境教育視導-表二:103年度全校性環境教育實務或宣導活動




環境教育視導-表一:103年度全校性環境教育研習或教學活動

表一103年度全校性環境教育研習或教學活動 (至少3)
備註:若為全校性教學活動應有完整設計 (包含教學目標、設計、策略及教學後成效分析)

2場研習名稱:農稻博物館參訪
研習日期1031023
研習地點:桃園新屋
研習對象:全校師生
參加人數74
研習照片

 

回饋意見調查彙整及成效評估分析(含、研習滿意度、研習成果優缺和建議事項)
一、出席人數比例:95%
二、研習滿意度:□很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
三、研習成果優點:
結合食農教育課程,辦理「農稻博物館參訪活動」透過該活動,讓小朋友了解臺灣農業文化特色、強化學童珍視稻米文化及重視土地價值的觀念。

四、研習成果缺點:
   可加入DIY活動,但礙於經費無法體驗。
五、研習建議事項:
  館內有DIY活動,可讓學生參與DIY課程。

附件一:檢附研習實施計畫
   103年度八里區長坑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經營農作及生態體驗學習活動計畫
為讓孩子體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學校結合食農教育課程,舉辦「農稻博物館參訪活動」期望透過該活動,讓小朋友了解臺灣農業文化特色。當日活動規劃如下:
一、   活動時間:1031023(星期四)08001300
二、   活動地點:桃園新屋稻米博物館、蓮荷園休閒農場。
三、   參加對象:1-6年級師生
四、   費用:免費(感謝八里區公所補助)
五、   活動內容:
時間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08:00~9:00
集合
搭遊覽車前往桃園
09:00~12:00
參訪行程
桃園新屋稻米博物館、蓮荷園休閒農場
12:00-13:00
返校
午餐於車上用餐盒、休息
13:00-13:30
心得討論
返校後參訪心得討論
13:30-
按課表上課







● 桃園新屋稻米博物館簡介


●蓮荷園休閒農場

   
2場研習名稱:大屯溪生態有機農園暨挖仔尾生態解說
研習日期103124
研習地點:長坑國小
研習對象:教職人員及3-6年級學生
參加人數50
研習照片



回饋意見調查彙整及成效評估分析(含、研習滿意度、研習成果優缺和建議事項)
一、出席人數比例:98%
二、研習滿意度:□很滿意▓滿意□尚可□不滿意
三、研習成果優點:
1. 將環境教育與生活連結,讓學生經由實地踏查,培養親近大地、愛護生態的態度。
    2. 讓在地的學童透過在地人不同角度解說,培養學童解讀家鄉、在地認同的環境意識
    3. 進行學生田野教學活動,拓展學生多元學習視野。

四、研習成果缺點:
    當天天氣溼冷,原訂踏查點過於泥濘,不適宜踩踏而無法參觀。

五、研習建議事項:
   可選擇9-10月秋高氣爽時節進行踏查。
                                                        
103年度八里區長坑國民小學永續校園經營農作及生態體驗學習活動計畫
一、依據:本校102學年度校務行政計畫
二、目的:
(一)開闢有機農園,作為學習和生活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實際體會農耕的生活。
(二)落實環境教育,培養學生對土地的關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與心智發展。
(三)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勞動的意義,並且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四)學習與他人共同生活,培養尊重他人及團體合作精神,拓展人際關係。
三、主辦單位:新北市八里區公所
四、承辦單位:新北市八里區長坑國小
五、協辦單位:新北市八里區農會

六、活動地點:洪吉三先生提供之農田(如右圖)

、活動日期:
1037月至12月。
七、參加對象:本校一~六年級師生、家長及社區民眾。
八、推動小組:校長擔任召集人,教導主任擔執任行長,結合總務主任、教務組長、訓育組長、各班導師及科任教師組成計畫推動小組,定時開會訂定相關計畫與執行細項。
九、活動流程與內容:
   ()『長坑育種播福田-長福米』種稻體驗實施方法與步驟:
1.由學校依據田間作業曆和學校行事曆訂定:
  (1) 「長坑育種播福田-長福米」執行日誌。
  (2)「長坑育種播福田-長福米」種稻體驗觀察教案。
  (3)相關演講或參訪活動計劃(4)經費預算。
2.召開工作會議,研商各項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案。
3.由農會協助資材提供,根據「工作會議」協商的程序與方法進行田間作業。
4.老師依據計畫設計課程教案進行水田生態觀察和紀錄活動。
5.將田間作業、觀察教案,演講參訪等活動的相關紀錄(紀錄應於活動當天或幾天內隨即進行)整理編輯和印製。
6.召開研討會及成果發表。
    ()活動內容:
日期
重大事紀
    
備註
2月中
種稻課程介紹
一、簡介種稻流程。
二、發通知,說明活動目的,也可以得到家長的支持與協助。
三、開放社區親子報名。

3月中
整地
約插秧前兩週,讓雜草有時間腐爛。

3月底
插秧(蒔田)
一、插秧前祭拜天地,宣誓用心耕耘與期待豐收。
二、揭牌儀式
三、請小朋友帶一套衣服來換裝。
四、插秧後準備些小點心。

3-4
田間勞動:撿福壽螺
一、每天半小時撿(沿田埂),一週一大撿(脫鞋下田),每人一個小杯子撿。
二、等到稻子莖梗比較硬,福壽螺咬不動,才可以停工。

35
田間勞動:除草補田埂
一、割草要戴手套,避免割傷。
二、下田拔草
三、使用鋤頭。(教導學童如何使用鋤頭)

34
田間勞動:施有機肥
施肥一次。

36
田間觀察
一、觀察田裡的生物
二、病蟲害
三、稻子的生長

5
米食DIY體驗
辦理米食DIY體驗課程,如爆米香、打麻糬、壽司等。

6
水稻生態文化
一、 瞭解稻米生長與周遭環境的關係。
二、瞭解稻米生長週期與常民文化的關係。

7
收成感恩
小朋友手割一部分體驗收割的快樂、剩下由由機器處理。

79
休耕
第二期休耕,讓田休養生息

9
草編傳承
一、辦理認識稻草的特性及草編教學。
二、建置『長坑育種播福田』網站。

10
此一遊
辦理與稻作相關之校外教學活動,如參觀碾米廠、稻作改良場、草編藝文中心、農具展示場等。

10
稻花分人看,美化咱庄頭
一、 整地與除草。
二、 撒花種做社區美化並做花肥用。

12
長坑育種播福田年度成果展
活動歷程及學習成果展現。

長坑育種播福田-長福米』永續校園農作及生態體驗學習活動課程綱要
    班級
月份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一月份
種稻課程準備月
二月份
種稻課程介紹
三月份
敬天祈福活動
陪稻子長大(田間觀察、撿福壽螺)
陪稻子長大(田間觀察、撿福壽螺)
插秧體驗
(亦開放社區民眾參與)
活動寫生
插秧點心DIY
四月份
陪稻子長大
(田間觀察、撿福壽螺)
陪稻子長大(田間觀察、撿福壽螺)

田間觀察
(田間觀察、撿福壽螺)
福壽螺
(原生v.s.外來v.s.環境)
現代科技對農作技術的影響
五月份
米食體驗DIY
六月份



水稻生態文化
水稻生態文化

七月底-八月初
收成感恩割稻體驗(五年級並開放社區民眾參與)
九月份
草編傳承課程
十月份
此一遊校外教學、稻花分人看,美化咱庄頭
十一月份
成果展準備月
十二月份
長坑育種播福田年度成果展
十一、預定進度:

重要工作項目
工作比重%
預定
進度
103
備註




1-3
4-6
7-9
10-12


組織工作團隊
5
工作量或內容
組織義工
溝通協調
溝通協調
溝通協調
召開「水田會議」

累計百分比
90%
95%
100%
100%

社區親子報名
5
工作量
或內容
活動公告及報名

活動公告及報名



累計百分比
50%

100%


整地
2
工作量或內容
乾犁、水翻

休耕



累計百分比
70%

100%


引水灌溉
2
工作量或內容
灌溉
灌溉
灌溉

圳水

累計百分比
70%
90%
100%


插秧
10
工作量或內容
學生、社區民眾插秧



牽塑膠繩

累計
百分比
100%




施肥、除草
2
工作量或內容
藥用、堆肥
藥用、堆肥
藥用、堆肥

鐮刀、手套、雨鞋準備

累計百分比
60%
90%
100%


生態觀察
10
工作量
或內容
教案、器材準備
活動進行
活動進行
紀錄整理
觀察記錄

累計
百分比
40%
60%
85%
100%

米食製作
10
工作量
或內容
師資、材料準備
師資、材料準備、教學


米食副產品

累計
百分比
60%
100%



收割
2
工作量
或內容


鐮刀、手套、收割機

曬禾

累計
百分比


100%


碾米
2
工作量
或內容


碾米廠



累計
百分比


100%


參訪活動
10
工作量
或內容


參訪地點聯繫、交通、活動安排
保險、參訪活動進行
碾米廠、稻作改良場、草編藝文中心、農具展示場

累計
百分比


80%
100%

草編傳承
10
工作量
或內容


師資、材料準備
課程教學


累計
百分比


80%
100%

『長坑育種播福田』網站建置
10
工作量或內容
活動照片彙整
活動照片彙整
網站建置
網站建置


累計百分比
30%
60%
90%
100%

編輯印刷
10
工作量或內容
資料整理
資料整理
資料整理
編輯印刷
課程設計、成果彙編

累計百分比
20%
40%
60%
100%

成果發表
10
工作量或內容
展示資料蒐集
展示資料蒐集
資料整理
會場規劃、成果發表
動、靜態資料

累計百分比
20%
40%
60%
100%
累計總進度
百分比
100

 十二、預計成效:
(一)經由農耕體驗活動,體驗一粥一飯,得之不易,實際了解農耕生活。
(二)透過身體力行,實際體會,學生更能感受到勞動的意義,並且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三)藉觀察稻田生態,培養學童獨立探究之科學精神。
(四)透過實際體驗,進而強化學童珍視稻米文化及重視土地價值的觀念。

3場全校性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設計、策略及教學後成效分析



教學後成效分析:
本單元最後成果產出就是讓最真實的童稚情懷藉由多元展能、多元智能、多元文化、社區本位、生態保育等元素相互交織,繼而詩詞創作加以產出。
最後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水滴與小溪」單元中, 將「游向雲端的馬口魚」課程總結並擴大意涵和學生將新詩創作結合音樂創作能力的總結展現。
透過行動載具將於國語文領域中創作出的詩詞,和所有學習到關於「游向雲端的馬口魚」課程知識、技能和美學綜合內化,利用相關APP 創作譜曲,並且演唱發表分享,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於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經驗,並確實與生活結合。